近年来,无人机在教学、科研与航拍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违规飞行引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自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中央军委令第761号)已正式施行。这项新规对无人机的生产、登记、飞行和监管提出了全面要求。师生在使用无人机前,必须了解这些规定,避免无意中违规受罚。
关于无人机的合法、安全飞行相关的实用知识,一起来学习!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来源:中国政府网
知识点一 :实名登记
无人机也要“上户口”?
没想到吧,你的无人机也需要“持证上岗”!根据新规,所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都必须完成实名登记。
登记很简单,只需登录国家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UOM平台:https://uom.caac.gov.cn),填写相关信息就能完成,全程线上办理,耗时不超过 10 分钟。

知识点二:驾照要求
你的无人机需要“驾照”吗?
不是所有无人机都需要“驾照”(如重量<250克的微型无人机、重量<4千克的轻型无人机),但如果你的“爱机”是小型、中型或大型无人机,那就必须考取相应操控员执照啦!
飞手们注意了!考证一定要选择正规培训机构,通过安全操控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拿到“驾照”,警惕"免考拿证""快速取证"等虚假宣传!
知识点三:何谓“黑飞”?
无人机“黑飞”,是指违反《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简称《条例》)等有关法律规定的行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未经实名登记实施飞行活动
《条例》第十条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所有者应当依法进行实名登记,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涉及境外飞行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当依法进行国籍登记。
二、未经批准在管制空域飞行
《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真高120米以上空域,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以及周边空域,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八类区域上方空域以及因特殊情况临时增加管制区域为管制空域。
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管制空域内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
三、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违规操控无人机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操控微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操控微型、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操控微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操控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应当由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现场指导。

知识点四:禁飞区详解
这些"雷区"千万别碰
管制区域(未经审批禁止飞行):
机场周边区域一定区域;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核设施所在地、化工园区、发电厂、变电站上空;国家机关、重点科研单位、重要物资储备仓库上空;边境地区、海峡两岸等特殊区域;大型群众性活动现场、重要赛事活动现场等;真高120米以上空域;政府划定的其他禁飞区域。
禁止外国无人驾驶航空器或者由外国人员操控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在我国境内实施测绘、电波参数测试等飞行活动。
查询方式:
• UOM平台实时查询
• 各无人机厂商APP内置禁飞区地图
• 当地公安机关发布的禁飞区域通告
飞行申请流程:
• 提前1天通过民航局平台提交申请,审批结果最晚飞行前一日21点前下发。
• 紧急任务(如救灾)可缩短至30分钟前申报。
•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进行融合飞行无需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
(一)微型、轻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适飞空域内的飞行;
(二)常规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作业飞行活动。
知识点五:违规处罚
这些代价你要知道
实名登记违规:
• 未依法实名登记飞行: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
• 情节严重者:2000-20000元罚款
• 拒不改正:没收无人机
空域违规:
• 未经批准在管制空域飞行:500元以下罚款
• 造成严重后果:1000-10000元罚款+没收无人机
• 涉及禁飞区飞行:从重处罚
资质违规:
• 无证驾驶小型以上无人机:1000-5000元罚款
• 未成年人违规飞行:监护人处500-5000元罚款
• 酒后操作无人机:按危害公共安全处理
其他严重情形:
• 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
• 危及公共安全: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 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知识点六:避坑指南
安全飞行五步走

无人机的天空不是“法外之地”。合规飞行既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放飞无人机的快乐,建立在安全合规的基础上。完成登记、考取证件、看清空域,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蓝天!

END